概念
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古称“诊法”。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四诊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这就必须“四诊并用”、“四诊并重”、“四诊合参”。《难经》所提出的神、圣、工、巧之论,并非将四诊的意义分成等级,而是强调其各自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这些技巧的难易程度。早在《内经》就明确了提出了切勿强调切诊的观点,《素问.征四失论》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世,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批语那种不能全面运用诊法的医生是“所谓窥管而已”。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惟以切脉为能事的医生,不能得是通医道的人。只有将四衣,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参伍,才能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王锡鑫《看病歌诀》
浅学医理已多年,精微奥旨岂敢言.阅历自信知症处,不敢秘密载简编.有病先要望气色,面色光泽病易痊,赤红如潮血虚极。实火唇红并口干,口唇白者阳分弱。鼻孔红燥肺火炎,耳疼肾热或君火。心热舌红又燥烦。肝肺有热...


求道
畅读VIP

318

0
徐经世教授舌诊验案
望舌质识脏腑虚实童某,女,时年45岁。患者舌体表面常出现溃破、呈多个细小溃疡,并时延及口腔内膜亦现点状溃疡面,此起彼伏,曾经多方治疗而久不愈。患者形体虚弱,五心烦热,舌疮随情绪波动,口干苦,面乍红,入...


求道
畅读VIP

314

0
海东老师分享把脉心得
海东:我分享分享最近把脉的心得,我先画了一个图,大家可以看看。 寸关尺,有时候把脉会把到寸脉上有一个细长的一道脉,很长。位置基本上就是我画的那个位置。一般出现这种脉,这个人的胳膊一般就会有问...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92

0
刘亚娴:看3个古代“疑难杂症”医案,学中医临床诊疗思路
01、不究舌诊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内容丰富,科学性强。不究舌诊,亦往往会造成误诊误治。例:《景岳全书》载张景岳治阴虚伤寒案余在燕都,尝治一王生患阴虚伤寒,年出三旬,而舌黑之甚,其芒刺干裂焦黑如炭,...


求道
畅读VIP

587

0
哈荔田教授:妇科临床当重腹诊
因妇女胞宫位于小腹正中,为行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其与冲任督带,特别是冲任二脉关系极为密切。冲脉起于胞中,循会阴而上于气街,并少阴之经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与任脉会于咽喉,而络于唇口。在生理上,当女子...


求道
畅读VIP

500

0
中医五诊(望闻问切查)遐想与现实
中医药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积累和理论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两千多年来遵循其自身规律不断向前发展。随着近代医学东渐,中医药学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自然科...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951

0
刘蔚楚辨妊娠 (叶茂)
导读:刘蔚楚,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著有《遇安斋证治丛录》。1920年代初期,河北张锡纯、江西陆晋笙、江苏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被称为当时全国“四大名医”。张锡纯在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


求道
畅读VIP

467

0
对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临证思考(高建忠)
读清代医家陈修园《景岳新方贬》至胃关煎方,见如下一段评说:“古人制方最难,景岳制方最易。不论何方,加入熟地,即方补肾,治真阴不足;加入人参,即方补气,治元阳衰乏。流俗喜其捷便,其邪说至今不息也。”我想...


求道
畅读VIP

666

0
学好诊脉 破解难症
很多乡村或基层医生学中医往往是自学或跟师学习,在学习中,脉诊是非常不好掌握的,但是脉诊确实又非常重要。笔者在临证40年中,深刻体会到学好诊脉,才能辨证准确,用药有的放矢,破解难症,提高疗效。中医看病,...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20

0
临床四诊之辨
在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篇》的研究中,后人对其中整体观、天人相应、预防观、五行生克、疾病治则、纲领等关注较多,而对篇中所论“望”、“闻”、“问”、“切”之探索,不如前者之多,然而其临床意义,实不可没。...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43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