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俞府 Shūfǔ,出《针灸甲乙经》。俞,俞穴,转输。府,首府,府第,胸为肺之府。指其为诸俞之首府与经气由此入喉也。肾经之脉借血之灵运,由足至胸,会聚于此,因而名之。本穴平任脉璇玑璇玑具转动灵活之意。本穴借血气灵运,而促本经之气,输之内府,故名俞府,即有关内府之俞穴也。肺朝百脉,穴居肺之上方,全身以俞命名的各穴皆在其下,犹如诸俞之首府。脏气各有俞,而诸俞亦有首府也。又喉为重楼之府,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肾气由此输入重楼之府矣。

经属

定位与取法

定位:

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从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与锁骨下缘的交点处作一水平线;

第3步:该线与前正中线有一交点,两点之间的中点处,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锁骨下肌。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前皮支分布。有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分布着锁骨上神经的前支。锁骨下肌起于第一肋,向上外方而止于锁骨的肩峰端,由臂丛的锁骨下神经支配。膈神经由颈丛发出以后,在颈根部走行于胸膜顶的前内侧、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迷走神经的外侧进入胸腔,在胸廓内动脉的后方下降,经肺根前面下至膈肌。除支配膈肌外,其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胸膜、心包膜及膈下腹膜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不宜深刺或向下斜刺,以免刺伤肺。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功能与主治

功能:止咳平喘,降逆和胃。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

配伍

《千金方》:俞府灵墟神藏巨阙,主呕吐,胸满。


《玉龙歌》: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针疾自如,俞府乳根一样刺,气喘风痰渐渐磨。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


《循经考穴编》:久嗽吐痰,亦治骨蒸,及妇人血热妄行。


《针灸大成》:主咳逆上气,呕吐,喘嗽,腹胀不下饮食,胸中痛久喘,灸七壮效。


《循经考穴编》:久嗽吐痰,骨蒸,妇人血热妄行。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