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当前位置:四君中医>资源详情

中医内科学 上

作者:张海岑 江振济 梁运通 王德光 主编

收藏

已有410人学习

价格 ¥0.00

书本简介

高等中医函授教材


中医内科学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 主编


张海岑 江振济 梁运通 王德光 主编 (编者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德光 史常永 江振济 李玉山 李世华 李素桂 陆吉辰 吴学章


张瑞祥 张金楠 张海岑 张国太 赵法新 梁运通 初振才 杨立祥


崔东祥 编


焦树德 史常永 欧阳锜 白永波 审阅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属于临床课,从它与其他临床课的关系来看,它又是学好其他临床课的基础。从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主编的“高等中医函授教材”顺序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诊法•中药•方剂口诀》等课程之后进行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的规律,并能初步掌握疑难重证和急证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希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结合临床,融汇贯通,掌握中医临证的思维方法和防病治病的本领。


本书总论和各论各章所设复习思考题,是便于自我练习和测试,巩固和提髙自学效果。本课程按教学计划总学时数300学时,自学200学时,面授100学时,但具体面授重点和学时的分配应由各基层教学单位安排。


现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1、本书的编写工作,遵循以下四条原则:(1)力求以培养临床中医师为目的;(2)力求保持和发扬中医学特色;(3)力求突出辨证论治内容;(4)力求临证实用。


2、本书各论地方病证门一章,是根据原中共中央地方病领导小组组长、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名誉校长李徳生同志的指示精神而增加的,目的是为广大农村中医临床医生提供防治地方病的知识和技能。


3、本书分总论和各论。总论分四章:第一章中医内科的源流与发展;第二章辨识内科病证规律的方法;第三章治疗内科病证的原则与方法;第四章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各论分九章:第一章风火燥湿痰病证门;第二章气血津液病证门;第三章神志病证门;第四章脏腑病证门;第五章身形病证门;第六章虫病证门;第七章地方病证门;第八章职业病证门;第九章髙原病证门。书中各论中各病证"常见证治”所列方剂,编线索引,附于书末,以凭检索。除此之外所出方剂,请查阅有关方剂书。


4、本书各论每病证下,设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调护、应用例案、简便验方、文献摘录六项,因各病证具体情况不同,有的病证下未列“文献摘录",或未列“简便验方”一项。


5、本书编写分工:总论:李玉山;各论1~6章:梁运通、王德光、张海岑、江振济等同志;各论7〜8章:史常永;各论第9章:张瑞祥。


6、全国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焦树德教授、史常永主任医师、欧阳锜研究员在繁忙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情况下,亲自审阅书稿和指导编写工作,史常永主任医师亲自撰写地方病和职业病两章,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主持下进行的,曾得到中医同道江幼李、马钟媚、程绍寰、高铎等同志的帮助,谨此一并致谢。


编者


一九八八年二月九日于北京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