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四君中医>书苑
分类

医学启源
《医学启源》收录了作者对六气理论的系统论述,阐发了六气病机、六气主治要法、六气治疗处方和六气治疗用药,并以药物气味厚薄的升降浮沉为纲指导遣药制方。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具体内容包括天地六位脏象图、三才治法、主治心法、《内经》主治备要、用药...
内部

医学读书记
《医学读书记》共收集《医学读书记》3卷,《续记》1卷,《静香楼医案三十一条》。《医学读书记》是尤怡读书证治心得杂记。全书共分 86个标题,涉及中医基础、诊断、辨证、治法、方药、病证、针灸、五运六气、医籍校勘正误析疑以及医家述评等多方面的内容...
内部

医学从众录
《医学从众录》为清代名医陈念祖所著。全书共八卷,分撰论文四十 篇,详述内科杂病各证候的辨证方法。每篇先概叙病因、病机,次到治法 方药。其中于各证摘选诸家糟要,更参以编者经验。该书简明实用、便 于初学中医者临证参考。...
内部

医贯
《医贯》为明代温补派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全书共六卷,卷一为“玄元肤论”,论《内经》十二官、阴阳、五行;卷二为“主客辨疑”,论中风、伤寒、温病、郁病;卷三为“绛雪丹书”,专论血证;卷四、卷五为“先天要...
内部

医方考
《医方考》,明•吴昆著。全书6卷,按病症分为72门,选方780余首方。每门前先叙其病因病机,再汇集同类方于后,对每一方剂的命名、组成、功效、方义、适应证、用药、加减应用、变通得失、禁忌等,详加考释与辨析,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完整而又系...
内部

医方集解
《医方集解》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
内部

医碥
《医碥》为清代医家何梦瑶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全书共7卷,前4卷除卷一开头有部分基础理论内容外,主要阐述内科杂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及治疗方法,卷五论述四诊,最后两卷是方药。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
内部

温热经纬
《温热经纬》是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英所编著。该书收集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温病学有关的著作,上自《内经》、《伤寒杂病论》有关条文,下至叶天士《温热论》《《外感温热篇》)、《三时伏气外感篇》、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条辨》)、陈平伯《外感温病...
内部

卫生宝鉴
《卫生宝鉴》为元代名医罗天益所著。罗天益,字谦甫,号容斋,元代真定藁城(今河北省藁城县)人。此次校勘以明永乐本为底本,以商务印书馆为主校本,以明弘治本为参校本校勘而成。全书共二十四卷,另补遗一卷。主要记载罗氏长期从事临床的诊治经验和验案。该...
内部

王九峰医案
本书系清代医家王九峰撰,由其门人整理而成。全书分上、中、 下三卷,共列52个病症。因其疗效卓著,故广为医家所推崇。本书抄 本甚多,此次整理,据无锡锡北已故名医邹鹤瑜先生处所藏精抄本为 底本,以王硕如编《九峰医案》等为校本校注而成。 本书可供...
内部

外科精要
《外科精要》为我国早期的外科专著之一。全书分为上、中、下3卷,共有医论54篇,并载痈疽治疗方剂、点烙法、针法及甲疽代指嵌甲方、金疮箭镞伤竹木刺汤火方等数篇。所论多采自前贤之说,并结合作者个人临床经验,指出痈疽病机多为体虚热而荣卫否涩,辨证先...
内部

汤液本草
《汤液本草》为中医经典文库之一《汤液本草》,作者在现存版本中精选其中的最善者作为底本,让读者读到最好的版本;聘请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功底、熟谙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的专家、学者精勘细校,最大限度地还原古籍的真实面貌,确保点校的高质量。本套丛书先由全...
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