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当前位置:四君中医>书苑

民国伤寒学精义集成 5

本套丛书选取恽铁樵的《伤寒论研究》和《伤寒论讲义》,王和安的《伤寒论新》(1929年),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1931年),祝味菊的《伤寒新义》(1931年)、《伤寒方解》(1932年),张锡纯的《伤寒讲义》(1933年),谭次仲的《伤寒...
内部

民国伤寒学精义集成 4

本套丛书选取恽铁樵的《伤寒论研究》和《伤寒论讲义》,王和安的《伤寒论新》(1929年),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1931年),祝味菊的《伤寒新义》(1931年)、《伤寒方解》(1932年),张锡纯的《伤寒讲义》(1933年),谭次仲的《伤寒...
内部

民国伤寒学精义集成 3

陆渊雷编著. 民国伤寒学精义集成·陆渊雷伤寒论今释 3...
内部

民国伤寒学精义集成 2

王和安编述. 民国伤寒学精义集成·王和安伤寒论新注 2....
内部

近代中医未刊本精选 第2册 伤寒

《伤寒论直解》,张锡驹所著,共六卷,载原文560条,113。全书对张仲景《伤寒论》原文进行了逐条注解,包括《辨脉法》《平脉法》《辨六经病脉证》《辨霍乱病脉证》《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辨痓湿暍病脉证》《辨诸可与不可脉证》,以《素问》之气化...
内部

古中医学派三杰论伤寒

本书在结构上以彭子益学习《伤寒论》的思路为准,配以黄元御和郑钦安对条纹的理解认识,以及彭子益、黄元御对《伤寒论》各个方剂的理解和解释,分六经原文篇、传经篇、疑难篇、类伤寒病篇等几大部分。...
内部

单玉堂伤寒论针灸配穴

本书系中国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元老单玉堂先生对《伤寒论》六经名篇380节进行针灸配穴方面的论述与探讨,从而将针灸配穴与伤寒辨证思维相衔接的一部论著。...
内部

《伤寒杂病论会通》精纂

本书分为概论、伤寒杂病诊疗通则、六淫病脉证并治、三阴三阳六病脉证并治、杂病脉证并治五章。主要包括:导论;三阳三阴提纲;平脉法;伤寒例;温病脉证并治;伤暑病脉证并治等。...
内部

《伤寒瘟疫条辨》校注

伤寒瘟疫条辨为清代杨栗山所著,指出寒热为治病只大纲领,化裁十五首治温方,在温病横行时,被视为宝书。本书实用性强,有多种版本,不完全统计有43种之多。此次校注,选择清乾隆刻本为底本,以同治元年大安寨刻本为主校本,其他多版本为参校本。...
内部

张斌伤寒论气化学说通俗讲话

本书跳出以“脏腑经络”来解释《伤寒论》六经的传统方法,采用“气化学说”的理论,如标本中气、“开、阖、枢”等全面解释《伤寒论》。全书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及张志聪、唐宗海等前人论点,加以作者张斌教授个人的综合理解,形成了独特认识,全书共分理法...
内部

医学创新路 从《伤寒论》《三部六病》到《系统医学》

《医学创新路:从到》是作者50年医学生涯的掠影,更是作者探讨医学发展方向和方法的理论结晶。“医学统一”是作者研究的出发点,《系统医学》架构的形成是其初步成果。作者高屋建瓴,从医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战术层面揭示了医学统一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对于从...
内部

唐祖宣伤寒论类方解

本书是国医大师唐祖宣运用《伤寒论》的经验集。《伤寒论》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籍,是医圣张仲景总结汉之前的医学经验,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是指导临床的理法方药兼备的医学经典,亦是中医学习和研究者的必读之书。本书编者结合唐祖宣教授多...
内部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