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当前位置:四君中医>书苑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共3卷。金·刘完素撰于1186年。卷上为医理总论,分原道、原脉、摄生、阴阳、察色、伤寒、病机、气宜、本草等共九篇。卷中和卷下为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原、证候和治疗,具体病证有:中风、疠风、破伤风、解利伤寒、热、内伤、诸疟、吐...
内部

伤寒明理论

《伤寒明理论》是一部从症状学和方剂学角度阐发伤寒之理的古代名著,凡所阐释,悉尊《内经》。全书共四卷,卷一至卷三围绕所选《伤寒论》中50个主要证候,析其形证,辨其异同,殊为精当。卷四为药方论,择《伤寒论》常用方20首,将药之寒温,证之虚实,方...
内部

伤寒贯珠集

《伤寒贯珠集》作者尤在泾,张仲景《伤寒贯珠集》一书,逻辑严谨,文词古奥,义理精深。若非深思熟读,潜心研究,难得要领。而且后世注家颇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得初学者难于择从,莫衷一是。清代医家尤怡究古穷经,精通医理,而且颇多临床心得,对《伤...
内部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成书于1174年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所著。此书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的病因学理论,创立了病因分类的“三因学说”。并以病因为纲,脉、病、证、治为目建立了中医病因辨证论治方法体系。实践了...
内部

齐氏医案

《齐氏医案》,医论著作。六卷。清.齐有堂撰于1806年。本书虽名医案,但主要内容却是医论。卷一-二阐述六经辨证,分经治病;卷三论述先天肾和命门学说;卷四-五论述后天脾胃学说及有关疾病的证治;卷六为妇、外、儿科治案。本书充分反映了齐氏在医学理...
内部

普济本事方

《普济本事方》为宋·许叔微所著。许步微,字知可,约生活于公元1080-1154年,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普济本事方》十卷,为许氏晚年所著,自序称:“漫集已试之方及所得新意,录以传远,题为普济本事方”。书中载方三百六十六首,按病症分类,...
内部

脾胃论

《脾胃论》共3卷,金·李东垣撰。书成于1249年。卷上七论,为《脾胃论》的基本部分。每论均首列《内经》原文,而后说明本人观点。卷末复以“仲景引内经所说脾胃”重申之。卷中十二论,主要阐述了在“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后,对各种病证的证治原则及方...
内部

女科要旨

《女科要旨》为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陈修园,名念祖,又号慎修,福建长乐人。生于清代乾隆18年,卒于道光3年。他学识渊博,医理精湛,医德高尚,著述颇丰,不仅是一位富有创见的医学理论家、医术超群的临床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科普作家。他主张将经典...
内部

女科经纶

《女科经纶》,全书8卷,清·萧埙著。书中列月经、嗣育、胎前、产后、崩带、杂证,集医经及前贤诸说,博引精论,分类编排,如其凡例所云:“先序经文,后序各论。始溯月水之源,次究经候之因,继之不调与经闭,终于治法与用药”。全书内容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内部

内外伤辨惑论

《内外伤辨惑论》又名《内外伤辨》,3卷,金·李东垣撰。刊于1247年。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辨寒热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文,俗称 “内外伤十三辨”。卷中和卷下是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内外伤辨惑论》突出了“补土...
内部

理瀹骈文 外治医说

本书为清・吴尚先所撰,是一部外治专书,故原名《外治医说》。 吴尚先曾研究中医外治法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书成 书历时二十载,骄文体例,内容丰富,所用外治方法并不局限于外科疾 患,尚可用治一切内科杂证,故本书值得系统整理与深入研究,...
内部

兰室秘藏

《兰室秘藏》中涉及临床各科,以内科疾病所占篇幅最大。对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酒客病、消渴、头痛、呕吐、衄血吐血、腰痛、大便结燥、小便淋闭、阴痿阴汗、泻痢、自汗等15种内科疾病,分别各立一门;对于难于归类者,列入杂病门;还有痔漏...
内部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