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脉学圣经

咱们言归正传,继续说脉。既然这本《濒湖脉学》是脉学的圣经,那么学好了这本书,不就掌握了把脉的真谛了吗?怀着这样幼稚的想法,咱就满怀希望地到书店把这本书买回了家,来一番细细研读。出乎意料,这个《濒湖脉学》非常短小精悍,不到10页纸吧,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上面写的啥?书上写了脉有27种,对每一种脉都进行了描述。其实就是把脉根据位置、形状、力度、频数等等分出了27种,书上还说,这每一种脉都对应着身体的不同状况。可以说是一个把脉的使用说明书。


咱举个例子吧,就拿书上的第一个脉--浮脉来说。浮脉是啥样子?李时珍先给来了四句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啥意思?说浮脉在肉上轻轻就能试到。还说秋天有浮脉不要紧,但是久病的人有浮脉可不是好兆头。


李时珍老先生又怕大家把浮脉和其他脉混淆了,就又给来了一段诗,把与浮脉类似的脉放在一起进行鉴别。李老先生文学功底不错昂,说明书都是用诗来写,脉经都写成了诗经了。这段鉴别的诗是这样的:“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可能怕我们这些现代人读诗读的晕头把,老先生在这段诗后面附了几句解释: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大家可以看出来,老先生通过这段诗和后面的解释,把浮脉与把起来相似的洪脉、芤脉、散脉濡脉散脉进行了鉴别。


除了对脉象的描述和鉴别外,李时珍还对浮脉对应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说明。咱们来看看他是咋说的,提醒一下,此段专业性强,可能会看晕喔。又是一段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这段诗讲的意思,恐怕需要有一点中医根底才能看明白,最基础的意思就是浮脉说明病在体表。


书里的内容看了几遍,对这27种脉也了解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个问题也是历来学习把脉的一个大问题,古人把这个问题用八个字总结出来,就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啥意思?就是你这27种脉看起来挺明白的,可是用指头来分辨的话,可就不容易了。


这里要稍微补充一下,关于脉的种类,后人又给补充了一种,所以后世统称28种脉。


那么到底要如何才能试出这么多种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