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张介宾 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医学家,生于公元1562年,卒于公元1639年,享年77岁,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景岳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经史子集、易理、天文、兵法等无所不学,尤精通医理,早年师事名医金英,壮岁从戎。后探研医学,从事诊疗及著述。
在医学理论上,他以《内》、《难》、《伤寒》等医学经典为宗,撷取张仲景,王冰、许叔微、李东垣、薛己、刘完素、朱丹溪等历代名家之学术思想,深邃于易理,接受了哲学及道家精气神学说,并巧妙地将其与医学理论熔为一炉,独创一家之说。他对祖国医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使阴阳、命门理论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重视阴阳互根,强调命门水火,认识到真阴为生命的物质基础,其调治深阳偏胜、偏衰之法也较前人完善,此外,在辨证体系和杂病的治等方面均有发展。
张氏一生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等。他在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视对仲景学说的探讨与研习,并颇有感悟,著有《伤寒典》一卷、《伤寒发明》二卷,由此可见,张景岳在我国医学史上,不失为具有辉煌成就的伤寒学大家之一。
按《会稽县志》:张介宾,号景岳,素性端静,易事难悦,年十三,随父至京,学医于金英,尽得其传,暇即研穷书史医法。东垣立斋,喜用熟地黄,人呼为张熟地,越人柔脆而幼,即戕削熟地,专补肾后辄效。病未极,人多不敢邀,危甚乃始求救,已无及矣。然亦有死中得活者。著有《类经》一书,为叶寅阳叹赏。卒年七十八。医术中杰士也。
按《浙江通志》:张介宾,字景岳,山阴人,从父之京师,金梦石授以医术,以扶元气为主,谓河间丹溪立论稍偏,后世寒凉之弊,多减元气,故其注本草独详参附之用。所著《类经》综覈百家,剖悉微义,凡数十万言,历四十年而成,西安叶秉敬谓之海内奇书。又作古方八阵,新方八阵,医学至介宾而无馀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