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四君中医>电子书详情

目录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购买
李玉泽(1895~1985),字润生,阳庙乡聂村人。祖为医学世家,自幼刻苦攻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脉经》等中医典籍。17岁开始行医,21岁在本村“德生堂”药店当坐堂医,后自设“润生堂”。1938年家乡沦陷,李玉泽携长子赴焦作,先后在“魁盛广”、“永康”等药铺为医。1948年开设“润生诊昕”。曾参加天津国医函授大学学习数年,获毕业文凭。1954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焦作卫生协会门诊部任主任兼医师、解放区医院副院长、市中医学校副校长、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市中医院副院长和名誉院长等职。
1952~1966年,多次当选为焦作矿区(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委员。1959年出席河南省群英会。1978年出席河南省科技大会。
李玉泽对内、外、妇、儿诸科及杂病都有所研究。1920年,家乡霍乱流行,死者甚多。李玉泽根据《内经》医理,联系发病诸症,运用“三鱼石膏汤”加减进行治疗,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李玉泽认为要想治疗疾病必须查找疾病原因,才能正确辩证施治。1930年,乡间疟疾流行,时医一律按常规诊治,疾病非但不愈,反而越治越重,患者持续大热,亡者不少。李玉泽祥查病因后,认为当年气候炎热,辩证属温症,使用银翘散、白虎汤加减,均收良效。1936年,他诊治两位腹痛患者,症状虽然相同,但发病原因不同,他在治疗上也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一患者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升降失常而致,用消食导滞法治之,病人很快痊愈;另一患者系回民,当时正值“斋日”,患者系肩挑肉贩,早出晚归,饥劳失度,脾失转运,气血瘀滞引起疼痛,则用理气散结、健睥导滞法治之,收到良好效果。李玉泽推崇元代名医李东垣的观点,认为脾胃是供给机体营养的后天之本,五脏必须依赖睥胃之气旺盛,才能输布精气;五脏致养,九窍才能通致。他说:“中医讲究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有时标本兼治。我更注意从治本入手。人体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各脏腑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首先需要脾胃摄取食物,产生精、气、血、津液,所以脾为后天之本。”他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很注意补睥健胃,李玉泽处方用药,味不尚多,而贵在配伍科学。如虚症需补的,用黄芪、山药、党参60克也不为多,而荆芥、防风、柴胡、黄芩、黄连等风燥苦寒药,用3~6克也显过量。
李玉泽为人谦恭,医德高尚。早年在乡间行医,不分贫富亲疏,一视同仁,贫穷者常不收咏礼,还能救患者于垂危之中。至于随叫随到,送医上门,更为常事。由于李玉泽医术精湛,名播远近,慕名前来就医者络绎不绝。有远道而来者,也育来函索方者,他总是尽力而为。1979年8月,一个南阳农村妇女为了看病,把房子都卖了,也未奏效。后闻焦作李医生医道高明,遂带着孩子和干粮专程前来求诊。在切准病症之后,经过1个多月悉心治疗,终获痊愈。她感激得流着眼泪说:“李医生真是我停]全家的救命恩人。”
李玉泽看病从医70余年,医术精湛,但却从不自满。耄耋之年,仍读书、看报、作笔记,先舌整理自己的验方,医论汇集等20余本,约100万字。编写了《验方一得录》、《润生医学丛书》、《伤寒论经方歌括》、《润生医案》等学术性论著。1978年6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皈了他的《水肿》一书,约20万字,他的医案、医论、验方等常被一些书刊选登,如《千家妙方》一书选入他的验方6个,《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一书收入他的验方5个,《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一书也有他的医案。1985年病故,终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