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皇甫坦(生卒年不详),四川峨眉山道士,北宋医家。精于医术,又善观相。曾因治愈显仁太后眼疾,为宋高宗所重。高宗曾派他赉香祷于青城山丈人观,赐紫衣丝履、御书《黄庭经》(阴符经》《道德经》三书。皇甫坦辞谢还山,高宗又特为其筑室庐山,赐御书“清虛庵”额。皇甫坦对道教养生之术颇有心得,高宗曾两次召其入宫问以养生之术,对以道教清静无为思想,获高宗称许。后知遇宋孝宗,受敕命持香往祷潜山、庐山、青城等名山。北宋绍熙年间去世,葬于青城山。


《宋史本传》皇甫坦,蜀之夹江人,善医术,显仁太后苦目疾,国医不能疗,诏募他医,临安守臣张称以坦闻,高宗召见问何以治身?坦曰:心无为则身安,人主无为则天下治引至慈宁殿治太后目疾,立愈,帝喜,厚赐之,一无所受,令持香祷青城山,还复召问以长生久视之术。坦曰:先禁诸欲,勿令放逸,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帝叹服,书清静二字以名其庵,且绘其像。禁中荆南帅李道雅敬坦,坦岁谒道,隆兴初,道入朝,高宗孝宗问之,皆称皇甫先生而不名。坦又善相人,尝相道中女必为天下母,果为光宗后。
《九江通志》皇甫坦,字履道临淄人,避地入蜀,居峨眉山,尝暮行风雪中,闻人有呼之者,顾一道人卧小庵中,因留与扺足睡,坦自觉热气自两足入,蒸蒸浃体,甚和适,比晓,道人告曰:他日可访我于灵泉观。坦后往灵泉访之,始知所遇者,妙通真人朱桃椎也。其后复与妙通会酒肆中,尽得坎离虚实之旨,内外二丹之秘,常宴坐不寐,其两足外踝皆平偃,顶有珠光。绍兴中,显仁太后患目,国医不能瘳太后梦黄衣道士,髯面长耳,自言能治目,高宗诏有司物色之。临安守廉得以闻,诏入见慈宁殿,坦为嘘呵布气,目即愈,瞖脱,瞭然矣。又诏疗仙韶甄娘躄,亦即愈。辞还山,两宫赐赉甚厚,皆不受。坦既还山,赐诏存问,诏筑室庐阜,以便往召,两宫赐金为筑室费,不受,赐御书清虚庵额,诏绘坦像御赞之。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