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刘涓子,晋末医家(约370-450年)。京口(今江苏镇江)人,精医术,尤擅长外科,据云得异人授以《痈疽方》及药物,随宋武帝刘裕北征以之治人伤,验甚,后遂将其书衍为《鬼遗方》十卷,后由龚庆宣于永元元年(499)所得,重加编次成《刘涓子鬼遗方》,现传本五卷,内分痈疽病因、痈疽发背及妒乳、治疗、疥癣、秃发等,其中关于以波动感判断脓肿之成熟与否及其部位,以及灸法、薄贴法、引流法等,均为我国古代外科学之成就。
按《古今医统》:刘涓子,不知何郡人,晋末于丹阳郊外射猎,忽有物高二丈许,因射而中之,走如电激,声如风雨,夜不敢追。明日,率弟子数十人寻其踪迹。至山下,见一小儿云:主人昨夜为刘涓子所射,取水以洗疮。因问小儿主人为谁?答曰:是黄老鬼。乃窥小儿还。将至,闻捣药声,遥见三人,一人卧,一人阅书,一人捣药,即齐声呼突而前。三人并走,止遗一帙痈疽方,并一臼药,涓子得之,从宋武帝北征,有被金疮者,以药涂之,随手而愈。论者谓圣人作事,天必助之,天以此方授武帝也。演为十卷,号曰鬼遗方云。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