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Lí Tóu Cǎo

别名

紫金锁、紫花地丁、小甜水茄(《植物名实图考》),瘩背草(《南京民间药草》),三角草、犁头尖、烙铁草(《江西民间草药》),地丁草、紫地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及植物形态

犁头草,始载于《江西民间草药》。为菫菜科菫菜属植物犁头草Viola japonica Langsd.或长萼堇菜V. inconspicua Blume,以全草入药。生长于山野、路旁向阳或半阴处。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


犁头草Viola japonica Langsd.

采制

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微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痈疽,疔疮,瘰疬,乳痈,外伤出血。


功用与地丁草同,现习惯上常与地丁草混用。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如无,可用鲜紫花地丁)、鲜连钱草、鲜野菊叶各一大把,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取汁约150~200毫升,一次内服;余渣加少量冷开水,使它湿润,敷在伤处。如症重、体弱,可隔八小时再照上述剂量内服一次。服药后不可喝热水、吃热食。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9~15g(鲜者30~60g);捣汁或入丸剂。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①《植物名实图考》:"根:治火症,功同地丁。"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肿,解毒。"

按语备注

紫花地丁犁头草形态相似,功效相同,故习惯上两者常混用。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