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傅杰英诊治痤疮的经验

求道

浏览:143

时间:2025-03-21

1.病因病机

傅教授综合中医文献对痤疮的认识,并结合多年临床研究,认为痤疮的致病因素除热、痰、瘀之外,还有湿和虚。

湿为阴邪,易困脾胃,脾胃失于运化,饮食水谷停积体内,酿生痰浊,日久化瘀、化热,发为面部而生痤疮

虚分为阴虚、阳虚,阴虚为痤疮的致病因素之一已被认知。

阳虚主要相关脏腑为脾肾,素体元阳不足或治疗不当导致人体元气、脾胃虚弱,下元虚寒,不能运化津液上润肺胃,致虚阳上浮于面,火郁于内而发疹。故整体呈现出一种面部痤疮、口舌生疮、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阴阳不相顺接、上热下寒见症。临床上痤疮这一病机不可忽视,尤其是女性患者较为多见。

2.体质论治

傅教授认为,体质不是绝对不变,而是可改善的。岭南长期湿热的气候环境易使脾胃气机受阻,而人们习惯于空调降温并贪凉饮冷,也使得脾胃易于受损。故居民多见痰湿、湿热及阳虚体质。

痰湿体质及阳虚体质的人易生囊肿结节性痤疮湿热体质者易发丘疹、脓疱性痤疮,治疗要有所侧重。

傅教授对改善痰湿体质者,常取中脘丰隆阴陵泉太白脾俞等穴,健脾除湿;阳虚体质选用神阙关元气海肾俞命门,并经常用灸法;而对湿热体质者,常选取中脘期门章门水分阴陵泉等穴,配合背后膀胱经梅花针叩刺、拔罐或刮痧,以加强清热利湿的作用。体质改善后可明显降低痤疮再复发的几率。

3.注重调神

“调神”是指在针灸过程中调整人的情绪、性格及精神状态。傅教授认为,在治疗中神形合一,治形必先调神,“调神”是治疗损美性疾病的基础。

一般来讲,经常失眠、性格急躁、情绪波动大、精神敏感或思虑过多的人,易干扰经络气血的运行,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针感,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治疗时不能一味清肝火、疏肝气,要先安神。

傅教授多选用头顶督脉排刺,靳三针中的定神针(印堂穴上5分,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内关神门等穴。神静则气血调和,易于得气,疗效较好。

4.笃尊经典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化气,阴成形”。傅教授认为,“阳化气,阴成形”体现了人体内在物质新陈代谢中的阴阳辨证关系。

化气是物质的变化、转化过程,如饮食物的代谢、月经周期的变化等,都属于阳。有形之物的形成过程为阴,如阴精、营血、津液的合成代谢过程。

傅教授将这一理论应用于难治性囊肿结节型痤疮的治疗,认为是由于元气虚弱,化气不足,导致营血壅滞于面,阴成形有余,日久化热肉腐酿脓,而致囊肿结节反复发作,脓成难溃。故在治疗“阳化气不足”引起的痤疮时,多在体针和面部局部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艾灸治疗,常选用百会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命门等化气功能强的穴位进行温针灸,或用神阙隔姜灸

傅教授认为,刺络放血能祛瘀血,生新血。“血为气之母”,血行则气行,此外,能使邪随血出。故放血疗法在治疗痤疮时极为重要,傅教授常采用局部点刺放血和背部梅花针叩刺放血。

痤疮局部放血主要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①同一部位反复发作时,说明该部位气血不通,可在局部点刺放血,以活血通络。

痤疮为深在的囊肿结节时,除放血外,有时可在面部拔罐,务必使脓毒出尽。

痤疮已成脓时可放血。

痤疮急性期热证较明显时,可局部放血,使热毒随血而出。背部梅花针叩刺拔罐法,主要用于调整体质,一般体质偏热的人都可用背部放血,但阴虚者出血宜少,否则血不养心,易加重烦躁失眠等症。

关联词条:

  • # 痤疮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选摘自《皮肤病中医经验集成》,徐三文、梁延平、唐岛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4月。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