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病名。具有剧烈流行性、传染性的一类疾病。《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疫病有“皆相染易”的特点。因时行疠气从口鼻传入所致。《类证治裁》卷一:“疫为时行疠气,有大疫,有常疫。大疫沿阖境,多发于兵荒之后,大数见。常疫则一隅数家,一家数人,症多相似。春、夏、秋三时皆有之,而夏秋为甚。其厉邪之来,皆从湿土郁蒸而发,触之成病,其后更相传染,必由口鼻吸受,流入募原。”

  • 秦伯未疫病辨治理论及其学术传承经验(满天)
    秦伯未(1901—1970),名之济,号谦斋,上海陈行人,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秦伯未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五十余年,活人无数,著述颇丰,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秦伯未精通临床...

    求道

    畅读VIP

    77

    0

  • 毛德西:疫情后十二种杂症,中医诊治精要
    疫病愈后会出现许多杂症,如低热、咳嗽、头痛、咽干痛、鼻衄、惊悸、失眠、气短乏力、不思饮食、汗出不止、便秘、皮肤瘙痒等。古代医家对疫后杂症治疗有丰富经验,如清代余师愚在其《疫疹一得》中,专列“瘥后二十症...

    求道

    畅读VIP

    141

    0

  • 石玉书菖蒲消毒饮
    【组成及用法】 石菖蒲9克,制香附4.5克,紫苏5克,炒枳壳5克,苍术 6克,甘草3克,泡参15克,干姜3克,大枣3枚,葱白2根。水煎日服3次,若作预防,则大锅煎汤分发,不拘时日服数次。【主治】 四时...

    求道

    畅读VIP

    167

    0

  • 新冠瘟疫条辨第1、2、3条(樊正阳)
    新冠瘟疫条辨第1、2、3条(樊正阳) ...

    凤翅

    签约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405

    0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试析王冰论疫
    摘要: 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疫病发病及流行的认识各具特色。唐·著名医学家王冰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特殊年份的气候及星象角度分析认为五运六气的异常变化可形成疫病流行的时空环境,易导致疫病的暴发或流行,总结...

    求道

    畅读VIP

    334

    0

  • 民国名医刘蔚楚经典医案之四:鼠疫案(赖海标)
    原文:三十岁外到福建省亲,时鼠疫盛行,人多倒毙,陈花埭妻黄氏,两腋结核,旋即晕厥,以殓服卧底,幸能灌药,以王公清任血府逐瘀汤加减,另重用僵蚕、蝉蜕、皂角刺煮水煎药,又研川麝香六分,分次开灌。至第六夜核...

    求道

    畅读VIP

    226

    0

  • 温存厚菩提救苦汤
    忠州黄姓,年五十余,春日患瘟疫之病。其症初起,似热非热,似寒非寒,其人身重微热,疲软头昏,胸膈痞满,舌苔厚滑,不思饮食,大小便俱不通利,其脉模糊,表里难辨,医不得法,数日必死,又传染他人。医用解表攻里...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267

    0

  • 僵蚕配蝉衣疗疮疡痈肿,除温热疫毒
    余师愚《疫病篇》云:“疫毒发疮,毒之聚者也。初起之时,恶寒发热,红肿硬痛,此毒之发扬者……总是疮证。”又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日:“风温毒邪,始得之,便身热口渴,目赤肿痛,卧起不安,手足厥冷,泄泻,脉伏...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38

    0

  • 未病先防的诀窍(李佃贵)
    no.1   什么是免疫?“免疫”一词,最早见于明代医书《免疫类方》,指的是“免除疫疠”,也就是防治传染病的意思。中医学的免疫思想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 中就已有论述,...

    求道

    畅读VIP

    272

    0

  • 漫谈疫病防控与健康的中医“三观” (许润三 王清)
    先秦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中“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肇始中医学对流行性传染病(疫病)的经典记载以来,中医抗疫的战斗一直未曾停止过,并因此而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经典医学著作。如《伤寒论》就...

    求道

    畅读VIP

    279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