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当前位置:四君中医>电子书详情

诊家正眼

作者:[明]李中梓 撰

收藏

已有2112人学习

价格 ¥0.00

目录

  • 脉之名义

    购买

  •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购买

  • 脉辨至数

    购买

  • 日夜五十营

    购买

  • 诊贵平旦

    购买

  • 寸关尺之义

    购买

  • 三焦分发三部

    购买

  • 重轻审察

    购买

  • 阴阳辨别

    购买

  •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

    购买

  •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购买

  • 政运有不应之脉

    购买

  • 人迎气口

    购买

  • 脉分四时六气

    购买

  • 脉分四方

    购买

  • 脉分五脏

    购买

  • 五脏平脉

    购买

  • 五脏病脉

    购买

  • 五脏死脉

    购买

  • 五脏真脉

    购买

  • 脉以胃气为本

    购买

  • 脉贵有神

    购买

  • 神门脉

    购买

  • 反关脉

    购买

  • 冲阳太溪太冲

    购买

  • 男女脉异

    购买

  • 老少脉异

    购买

  • 因形气以定诊说

    购买

  • 脉无根有两说

    购买

  • 女人脉法

    购买

  • 小儿脉法

    购买

  • 诸病宜忌之脉

    购买

  • 怪脉

    购买

  • 七诊

    购买

  • 必先问明然后诊脉

    购买

  • 望色

    购买

  • 形诊

    购买

  • 闻声

    购买

  • 问诊

    购买

  • 望舌

    购买

  • 死候

    购买

  • 脏腑分发于面部

    购买

  • 诊脉要诀

    购买

  • 决死生

    购买

  • 辨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购买

  • 脉决死期

    购买

  • 奇经八脉

    购买

  • 卷二

    购买

  • 浮脉(阳)

    购买

  • 沉脉(阴)

    购买

  • 迟脉(阴)

    购买

  • 数脉(阳)

    购买

  • 滑脉(阳中之阴)

    购买

  • 涩脉(阴)

    购买

  • 虚脉(阴)

    购买

  • 实脉(阳)

    购买

  • 长脉(阳)

    购买

  • 短脉(阴)

    购买

  • 洪脉(阳)

    购买

  • 微脉(阴)

    购买

  • 细脉(阴)

    购买

  • 濡脉(阴中之阳)

    购买

  • 弱脉(阴)

    购买

  • 紧脉(阴中之阳)

    购买

  • 缓脉(阴)

    购买

  • 弦脉(阳中之阴)

    购买

  • 动脉(阳)

    购买

  • 促脉(阳)

    购买

  • 结脉

    购买

  • 代脉(阴)

    购买

  • 革脉(阳中之阴)

    购买

  • 牢脉(阴中之阳)

    购买

  • 散脉

    购买

  • 芤脉(阳中之阴)

    购买

  • 伏脉(阴)

    购买

  • 疾脉(阳)

    购买

  • 脉法总论

    购买

  • 课程简介

    《诊家正眼》共二卷,上卷四十七篇,统论脉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临床应用,并简述了望、闻、问三种诊则。 下卷二十九篇,载二十八脉和脉法总论。每种脉象均以四言歌诀的形式论述“体象”、“主病”或“兼脉”,再详加按语,对诸家学说进行评述,尤其对高阳生所撰的《脉诀》着重进行辨误批驳。“脉法总论”认为脉象虽多,然可以表里、阴阳、气血、虚实为纲加以概括。书中论理多以《内经》、《难经》为依据,援引王叔和、李东垣、李时珍等诸家论说,结合编者实践注释发挥、补缺...


    卷一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论述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文中还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二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辨误和评述,末附脉法总论以为结语。本书曾多次刊印,现有多种清刻本。196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作了删节,重于出版。


    上卷共47篇,其中第1~10篇主论脉诊概念,阐述切脉部位、时间、方法以及寸口三部脉分属脏腑的机理。第11~15篇阐述脉分四时、六气、四方,示人诊脉要因时、因地制宜。16~22篇叙述了四时五脏之平脉、病脉、死脉、真脏脉、怪脉及其区别,但总以脉有胃气,贵在有神最为关键。第23~25篇叙述了神门脉,反关脉、冲阳胃脉、太溪肾脉、太冲肝脉的临床应用。第26~28篇阐述了诊脉应注意结合患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禀赋、动静等差异参酌之。第29篇重点论述以寸关尺三部脉及浮中沉三候察脉之有根与否。第30篇主论妇女妊娠脉、月事脉。第31篇阐述不同年龄小儿指纹、额前眉端发际及寸口脉的各种诊法。第32篇论述了伤寒、头痛、中风、咳嗽、喘急、水肿、虚劳……等31证的宜忌之脉。第33篇叙述了雀啄、屋漏、弹石、解索、虾游、鱼翔、釜沸等7种怪脉的形态及主病。34篇阐述了脉见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的临床应用。第35~42篇阐述了望、闻、问诊与脉诊的密切关系。第43篇论述了切脉之道,贵于精诚,不宜轻言谈笑,乱说是非,方能察脉之微而不失病情。第44~46篇阐述了危重证的脉诊。第47篇主要论述了奇经八脉病变与脉诊的关系。下卷共29篇。其中第1~28篇重点论述了浮、沉、迟、数等28部脉的形态及主病。第29篇阐述了脉象虽多但总以表里、阴阳、虚实为纲概括之。此书以《内经》、《难经》为依据,每卷首论先圣之源,分论后贤之本,援引王叔和、李东垣、李时珍等诸家论说,余附李氏之见,集多年临床经验,注释发挥,阐述自己的见解。其论注重天人合一,因地、因人诊脉;平脉、病脉,贵在有神,危重病时尤重诊察先后天根本之有无,其所述诸病宜忌之脉确有临床参考价值。


    下卷所论28部脉均以四言歌诀形式,先列体象、主病、兼病,再详加按语,提出新见,所述由浅入深,由常达变,精当中肯,切于实用。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明末一大医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伤寒括要》、《删补颐生微论》、《诊家正眼》、《病机沙篆》等。


    李氏虽对脉学造诣至深,然又不偏执一端,十分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古之神圣,未尝不以望、闻、问、切四者互相参考,审察病情"。其对当时社会上凭脉测病之弊端,引先贤之训批评道"妄言作名,为粗所穷,何病能中",并由此而设专篇"必先问明然后诊脉",示后人以注意,由此可见李氏实事求是治学精神之一斑。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